都说春雨贵如油,那么你知道诗词里的雨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雨不仅在农事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文人们来说,更是他们创作的重要源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们这些或悲怆、或欢欣、或无奈的情愫,便都在这一袭春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早春,还正是春寒料峭的时候,屋外微雨,细细密密像一大片珠帘,女子撑着一把油纸伞,正在小巷里彳亍。一下子竟分不清是女子装点了春色,还是春色修饰了女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其实韩愈这首诗一向以清新优美著称,人们更是认为这首诗的前两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和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要用雨来寄托真情,那么就不得不提一下李商隐的这首诗了。《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曾有人说,李商隐的这首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深情的一场雨。深夜见雨,本就容易勾起离人的愁绪,那些平日里压抑的、掩藏的、深入骨髓的思念在此刻,全都被激发出来了。然,满腹相思,只能忍耐。于是诗人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尽管此刻相爱相思的两人不能见面,但“我”已想好了,来日你我二人团圆时的甜蜜与欢馨。都说“雨打芭蕉”,在诗词里,雨和芭蕉是分不开的。文人喜欢在“雨打芭蕉”里寄托各种情思,但更喜欢听雨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如此清脆悦耳,好似自然馈赠的礼物。《夜雨》白居易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文人爱蕉,常在房前屋后种上一两棵又大又绿的芭蕉,为的便是听一场雨打芭蕉的盛宴。就像白居易这首诗一样,诗人隔着窗户就知道外面下雨了,为什么呢?因为窗外的芭蕉叶上,响起了雨滴的声音。于是也有人说,这两句与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最深情的雨,那么苏轼这首《定风波》定然是最洒脱的雨。《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大部分人外出遇到大雨时,心情必然都是糟糕的,就算不怒骂,心情肯定也是不好的,但是苏轼则不然。他看着眼前大雨,一瞬间竟觉心情开阔,更是写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等潇洒至极的名句。当然,他的洒脱不仅表现在这里,还有下文深刻而旷达的人生哲理:自然界的风雨尚且不足挂齿,人生中的“风雨”又何必要放在心上?所谓荣辱得失,其实也不过是小事罢了。夏秋交接之际,天气多干旱、少雨,不仅人酷热难耐,就连庄稼也多有枯萎。曾几写这首诗的时候,就是这么一个背景。所以当天降及时雨时,人们的心情都是欢快愉悦的。《苏秀道中》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古人所说的人生四大喜事中就包含了一个“久旱逢甘霖”,所以在这首诗中的这场雨是包括诗人在内的许多人都期待无比的,所以就算是雨打湿了衣被,人们也只会想到“溪流岸岸深”,想到庄稼和收成。除了下雨的场景之外,诗人对雨后的美景也颇感兴趣。雨后春景有多美?看秦观这首诗!《春日》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雨后的庭院,琉璃瓦被雨水洗刷得晶莹剔透,好似翡翠一般;院子里,“含春泪”的芍药像是亭亭玉立的少女,而攀附枝蔓的蔷薇则小女儿姿态惹人怜爱。用花比喻美人的诗很多,但像秦观这样用美人来比喻花的,很少。再加上芍药与蔷薇二句,极其对仗,更显清丽脱俗。而一幅清新美丽的雨后春景也就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了。“雨”是下不完的,也是写不完的。陆游说“夜阑卧听风吹雨”;岳飞说“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周紫芝说“梧桐叶上三更雨”。那么,你喜欢雨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luanguanyana.com/mxslgy/11822.html
- 上一篇文章: 李商隐春雨远路应悲春晼晚,春晼晚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