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恋歌WUYUELianGE

五月恋歌

23:59,昏睡中突然惊醒,其实最近都有熟睡中悄然醒来的现象。手机受震而浮现的息屏界面上这四个刺眼的数字令我神经猛地一跳,连忙点击“句读”APP的封面,欲截取30号的4月最后一天的简句,三指下滑,却发现已然是5月1日零点变幻后的画面,一秒之别早已四、五两月之分春、夏两季之交。急促而急迫的动作下,竟然截取了这么一段应季的话语:

如果你能在秋季到来,我会用掸子将夏季掸掉,一半轻蔑,一半含笑。——艾米莉狄金森《如果你在秋季到来》

美国现代诗的先驱狄金森,用她特有的笔调和情绪,意象化了她身处的平淡乏味的环境与生活,尽管生前仅仅发表过十首诗,但她的诗歌竟然构成了现代诗的雏形,开创了一个新诗歌全盛时代,恐怕是她本人在世时怎么也想不到的。这首《如果你在秋季到来》翻译的版本很多,但我觉得江枫教授的译文应该是最适合现代诗的特点的,也应该更接近作者本人的意象。

将夏天掸开以迎接有你的秋季,一个急切而热烈、专情又深陷思念的女子神态跃然纸上,只是这种略显西方开放神情的女子与我们东方含蓄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有些不太一样,少女怀春的情趣都会有时代的痕迹,各有韵味。

一半轻蔑,可爱的女诗人一定是笑自己那不可抑制的情感,连自己都感觉到在情感的漩涡里身不由己,只得用“轻蔑”的神态来嘲笑自己吧!一半含笑,那必定是朝思暮想的情人温柔的话语响在耳边了,思忆起那英俊潇洒的模样时嘴角不由自主微微扬起,沉醉于曾经俩人耳鬓厮磨的温情……看来,古今中外的爱情都如此类似,男男女女的情感表达均大同小异。只不过,有些含蓄有些外放,有些激烈有些悲怆,有怨恨有爱恋,不一而足。

狄金森似乎对夏天抱有太多好感,总是担忧夏日过快的消逝,除了这首《如果你在秋季到来》将夏天用个轻快的动作“掸掉”了,还有一首《夏之逃逸》直接就忧心忡忡地担心夏日悄悄溜走了:“不知不觉地,有如忧伤,/夏日竟然消逝了,/如此地难以觉察,简直/不像是有意潜逃。”译者为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他与江枫并称为“南余北江”,二人翻译狄金森诗集有极广泛影响力。

夏天流逝,像不知不觉涌出的忧伤淡淡而去,悄悄而逝。“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是诗人什么样的情怀与秘密让她无比牵挂和不舍?“就像如此,也不用翅膀,/也不劳小舟相送,/我们的夏日轻逸地逃去,/没入了美的境中。”原来,“我们”才是夏天最沉醉秘密的全部,才是夏日最难以割舍的“美的境”地啊!

五月的暮春,原来不只是我一个人的眷恋与缠绵,那雨丝骤然而至骤然而去的淋漓,像一场无疾而终的爱情,揉搓你的心扉和淡然的寂寞。五月的初夏,在不远不近的位置静默地观看。任凭春天的季末在风雨兼程中回荡,夏的寂寞于蛙声聒噪中漫延,瞬间填满爱与遗憾的牵挂。

许多人说狄金森对夏天是有所偏爱的,如同她自己的宣言:“诗人,照我算计——/该列第一,然后,太阳——/然后,夏季,然后,上帝的天堂——/这就是全部名单——”,只是中国大多数诗人似乎更喜欢春、秋两季,写出了大量春华秋实、春雨秋风的诗句,连寒冷的冬天似乎也能“独钓寒江雪”的意境来,却甚少夏季的佳句,无论欢喜或愁苦,都与夏日无关一般。难道我们的诗人们也感悟狄金森所遗憾的“夏天是最短暂的季节”吗?

显然,并不是这样的,内敛的中国文化更热衷于渲染或沉浸于悲喜交集的氛围中,不如西方文化早已散落在灵魂上的洋溢热情开放的精神。“但愿我是,你的夏季”,狄金森的美妙爱情如夏日热浪席卷而来,直扑胸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国诗人赵师秀则神闲气定,夏季里观书听蛙,轻敲棋子等着友人的出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季节上似乎都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心态啊!

与四月作别,邀五月前来;

和春雨挥别,伴夏日高阳。

这五月初夏的来临,会是新的离别还是原来的纠结?那四月暮春的消褪,又将哪个国度里重现泾渭分明?

夏季,还会有我的存在吗?

夏日,终究依然是我的吧!

往期精彩回顾

给自己的“遗书”

春暮的羁绊

生命无憾事,岁月有悲凉

春天的散文诗

《如果我想你了》——情人节小诗一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luanguanyana.com/jxslgy/11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