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7098023515184729&wfr=spider&for=pc

《春夜喜雨》是杜甫五律中的名篇,也是写春雨中首屈一指的佳作,尤其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得形神兼备,更是名篇中的佳句。那么在这首诗里诗人使用了哪些写作方法、修辞手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是否也能从学习到写作文的方法,为今后写出好作文打下一些基础。

诗人杜甫能够把一场春雨描写得那么精到、传神,这和诗人观察事物时的细致入微是分不开的,而且在观察的时候善于捕捉事物的特色——春雨的细、润、无声。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诗人开门见山,直呼“好雨”,好雨既是总领全诗,总写雨,又是开头点出题目中的“喜雨”,为何称之为“喜雨”?因为它好!全诗围绕“好雨”这个中心,写尽了雨的好,紧扣题目中的“喜”。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雨难下,所以显得尤其贵。这场春雨被称为好雨,那么它除了已经被人们赋予的贵,又好在何处呢?接下来诗人一一道来(分述),把这场春雨的好写了个遍。

春雨好在它“知时节”,它像人一样,或者说比人的感觉更为灵敏,它对时节有特殊的感知能力,这就赋予了雨以灵魂。它不光有感知能力,而且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春天正是万物萌发、生长的好季节,此时最需要的就是雨,它懂得万物之心,所以雨就应时、应需而下,真是一场及时的好雨啊!

春雨不仅懂得万物之需,还善解人意,被称为好雨,真的当之无愧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不愿扰人好梦,它既不冷,又不狂,这场雨懂得世间的一切,有灵魂、有思想,而且又那么温柔、善良。它的有知有情,有品有德,不正如那一些让我们爱戴、敬佩的好人吗?

春雨有润物之实而不求润物之名,随着风、趁着夜,无声无息,滋润万物,也滋润了人们的心田。其品其德,非一般人能比!

它像人,而又高于一般人,没有一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为民之心,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心灵的高尚是做作不出来的。

以上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春雨。

在小学生作文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叫作“五感法”,我们来看看这首诗里有没有它们。

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感雨),既是雨对时节的感知,也是诗人对雨的感觉,诗人感到雨好像能感知时节。也可以说是,诗人想象着、诗人认为,一场好雨,它应该是知道时节的,应该知道在春天下落。

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听雨),是从听觉方面来写雨,“此时无声胜有声”,越是仔细听时,越发现雨的好。

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看雨),是从视觉方面来写雨。这雨下得怎么样?诗人没有一字直接写雨,但却让读者看到了下雨时的情形。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想雨),是诗人想象天亮雨后的情形。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它的主要写作顺序是:下雨时、下雨后。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它的写作是典型的“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这首诗像极了我们平时写的记叙文,在写一场雨、一场雪的时候,一般按照下雨(雪)前、下雨(雪)时、下雨(雪)后的时间顺序写,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来写,写的时候使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现在你感觉到学习古诗的必要了吗?仅就学习写作知识而言,多读些古诗,也是很有好处的——古诗里有很多好的写作方法、技巧,会让你受益颇多。

这个涵盖小学课本全部古诗词的专栏,由超敏老师逐一讲解,适合小学生课内外使用,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掌握古诗词,一“栏”在手,六年无忧。喜欢古诗词的学生、家长朋友,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luanguanyana.com/tslg/1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