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白癜风专家照常坐诊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80910/6515634.html

诗人张志真在《春诗》说,“春风春雨生,春花春草浓,春牛耕春田,春人抒春情。”春天是花的世界,是一切美的融合,是一切色彩的总会。人们在春天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等待着秋的收获。春天是一个如诗如歌的季节。春天里的诗词一首比一首美妙,一首比一首动人,一首比一首精湛。光阴知味,明洌如歌,今天阿雅和大家分享13首恬淡美诗,物性人情,哪一首会让你心动?

1.春天的思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寒食:即寒食节,清明前一二天。宇文籍:是诗人的一位友人。

水面上薄烟散去,远远望见岸边许多户人家,在这美丽的春天,却没有人陪伴,只有自己一人在河堤上独自纵马游览,马蹄踏着路上的泥里有一半裹着花瓣。襄阳城四周环水,春来烟水朦胧,当艳阳高照,轻雾才退去,方现出参差人家。春天如此可爱,襄阳城如此美丽,如此美景却只能独自消受,对友人的思念尽在其中矣。

2.春天的欢聚

唐.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五十岁时,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十分秀丽可爱。

在久经离乱,安居草堂后不久,客人崔明府来访,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招待。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让你体会到诗圣难得的欢愉。

3.春天的别离

唐.张籍《春别曲》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长江中碧绿的春水,颜色浓得简直可以做染料,刚刚长出水面的荷叶才铜钱大小。在这美好的暮春风光里,好朋友你却要走了。

江头的那棵橘树,还是你当年亲手种下的,不知能不能用它拴住你这即将远去的小船?在面对哪怕能再多待一刻,再相聚一会儿也是好的。全诗完全仿民歌写成,十分生动有趣、轻松自然。诗人就如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不舍和小伙伴分离的,扯着伙伴的衣角,依依不舍。

4.春天的乔迁

唐.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这首诗作于搬家时,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

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5.春天的情致

宋·贺铸《浣溪沙·不信芳春厌老人》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拚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诗人说,我不相信春天会讨厌老年人,老年人还能送走几个残春?尽情地惜春行乐吧。且不要嫌沉溺行乐太多太频。

美丽的笑容,艳情的歌曲,都特别符合我的情味。我爱花爱酒简直要爱得发狂,也不怕你嗔怪责备。因为物性人情,只有在大醉中才最纯真实惠。诗人劝老年人要惜春,不要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就辜负大好春光,要像年青人一样及时行乐。还劝老年人要乐观,听音乐,饮酒,只有在酒醉时人才能保持纯真。诗人年老心不老、珍惜春日、及时行乐的豪情真是激励人心。全篇情致优美,语简意丰,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作者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佳作。

6.春天的回忆

宋.陆游《春游》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陆游与唐婉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可喜结连理不久就被母亲逼得离婚,成了陆游心中的痛。

自当初在沈园与唐婉重逢已过去了五十三年,但时间并没有使陆游淡忘这段感情,陆游死前一年重游沈园,触景生情,再次使他想起了当初的美好时光,发出了感慨。沈园里繁花似锦,这里的花多数都是认识我的。我也知道你终会死去,只是无法忍受这美好的梦去的太快。诗人与唐婉的感情注定只能是一段梦,短暂而又凄美,留下了太多的不圆满,但也正因如此,这段爱情故事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令人铭记。

7.春天的趣味

宋.徐俯《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燕子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

再放开眼界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沾着水面。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就过不去了。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

8.春天的习俗——社日

唐.王驾《社日》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是古时候祭祀(jìsì)土神的日子,春秋两季各有一次,分别叫做春社和秋社。社日里,村民们进行各类表演和娱乐,并集体欢宴,以此表达没有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愿望。诗的内容上看,我们不难发现,写的是春社。全诗朴实、真切,无一丝刻意雕琢之痕迹,犹如一幅淳朴而又情趣盎然的乡村风俗画。它不同于近乎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具有现实意义的田园生活。可以说,它是晚唐诗中的别具一格之作。

9.春天的习俗——寒食

唐.韩翃《寒食/寒食日即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古人每逢此节,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现成冷食,故名寒食。

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介子推。相传介子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介子推死日生火煮饭,只吃冷食。这首诗生动地描摹寒食节时皇城的蓬勃春景和皇室的雍容富贵,不仅是节日礼俗的真切再现,更是盛世欢歌的具体刻画。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翃也因《寒食》这首诗而流传千古。“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已引申为赞美春天的名句,也是“飞花令”这一名称的来源。

10.春天的节气——清明

宋·程颢《郊行即事》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古人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句子,清明这一天常下雨,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应该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清明的原野那样美丽,乡间的景色清新如洗,飘着落花的流水明洌,对疲惫的人来说,最好的休息就是坐下来,注视那好像会说话的流水。

面对渐飘渐远的落花,诗里人想到了时间的珍贵,想到了聚少离多的世事,更想到了朋友。他认为人生中会有的事物感情,也终究有一天会烟消云散,好高骛远不如抓住目前,珍惜今天所有的美好就是珍惜了自己的一生。

11.春天的节气——谷雨

清.郑板桥《谷雨》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时节品新茶,天气晴朗无风,看院子里的亭亭翠竹,兴致盎然,在新茶缭绕的香气中,画几笔山水竹枝。

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以祈求健康。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被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则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与清明茶同为一年之中的佳品。

12.春天的耕耘——劝人春耕

明.李秀才《呈吴子鱼先生》

凌晨走马入孤城,篱落无人杏子成。

布谷不知王事急,隔林终日劝春耕。

凌晨时骑马疾走进入一座人烟稀少的城镇,走到一户人家的篱笆外,屋内无人,门口的杏子却已经成熟落到地上。

林间的布谷鸟似乎并不知道国家情势紧急,隔着树林整天都在欢唱啼叫,好像在鼓励人们快在这大好春光里耕田播种。“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阳和启蛰,品物皆春。从春天出发,让我们向着美好的未来奋跃而上!

13.春天的耕耘——播洒希望

唐.孟浩然《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诗人已进入四十岁的壮年时期,本应出仕,大有作为,但未曾得到一官半职,虽然如此,他对农事还是非常重视,非常关心。白天。在田间,诗人和农父一起扶犁耕作;傍晚,在路上,诗人荷锄伴牧童一道回归村庄。农家人推测今年的自然气候,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诗人既叹自己的不遇,惜壮志之难伸;又复悲天悯人,忧农收之不丰,隐然有一心以天下为己任的怀抱。表露了他的农本思想,体现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可贵品质。愿年年月圆花好,愿岁岁人寿年丰!

春天是无私的,她每年来一次都会给大地带来生机,使大地变得生机勃勃,万物变得欣欣向荣。她也会给人们带来喜悦,人们多么希望她能够永远存在。春天,是求实者、勤奋者的季节。她青睐的是脚踏实地的行动者,只有这样的人才可真正体味到春泥的亲切,春风的和煦,春意的韵味,春景的盎然,春天的深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luanguanyana.com/slgyby/1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