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vxbdf/
<

卷首语

正午时分,阳光正浓,适合坐在窗下读书,晒太阳,神思迷离。窗外却传来伐木之声。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这是《诗经》里的句子。杜甫也曾在诗里唱道: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窗外的伐木声并没有使这寂静的冬日时光更加寂静,伐木工具发出巨大的持续不断的噪音,嗡嗡,嗡嗡。

嘤嘤嗡嗡,回春之声。

每年的“大寒”节气前后,小区里的行道树都要被集体伐去枝杈,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远望过去,像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巨型根雕。这种学名叫一球悬铃木的美国梧桐,应该是在小区初建时就落户在此的,树龄差不多也有近三十年了。每年的冬天,它们都会被“剥”得精光,到了明年春天,它们又会齐刷刷抽出新芽,盛夏来临,满树的绿叶已亭亭如盖矣。

自然界里的生物,你根本无法预知它们身体里蕴藏着多么神奇而宏大的力量。你也根本无法知道它们是怎样如此默契地顺应节气变化的。它们不会像人类那样从小背诵那首朗朗上口的“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歌属于遥远的农耕时代。属于那个被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抛弃与日渐遗忘的“农业文明”。当人们越来越长久地被困于钢筋水泥之中焦虑不安,越来越多的心灵终会觉醒: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诗人苇岸是一个觉醒者。他也是最早观察田野书写节气的写作者,在他之后,越来越多的写作者开始自觉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luanguanyana.com/tslg/1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