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www.gpitp.gd.cn/bing/20180522/86368.html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理解意象,体会四月天的优美意境,分析“你”的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形式,学习诗歌意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的多种表现手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捕捉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品析揣摩意象特点,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品味“你”的特点,力求走进诗人的内心,进一步感受对“你”的赞美。

教学难点:

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学习体会诗人“诗言情”的情感表达方式,品味诗歌新奇美丽的语言。

三、教学设想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文本,由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林徽因所著。九年级第一单元主要由六首诗歌文本组成,主要让学生以活动探究的方式进行自学。单元学习任务有三,一是鉴赏,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诗歌,把握诗歌的寓意并体现诗歌的魅力;二是朗诵,要求学生学习朗诵技巧,注意诗歌朗诵的节奏、重音等,将诗歌的情感朗诵出来。三是创作,要求学生在掌握诗歌情感表达技巧的基础上,随机选择对象进行创作,抒发出内心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与哲学泰斗金岳霖的情谊被赞为“人与人关系最真最美最崇高的境界”。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家。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才学、智慧、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才女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本节微课,我们一起通过读这首诗,发挥自己的想象,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捕捉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新月派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林徽因文学作品甚多,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短篇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2.介绍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该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对此,其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的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写作意图梁从诫先生说的很客观,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所作,也有人认为这是林徽因作为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了这样一首轻快灵动的诗。

3.新月派及新月诗: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主张新诗应具备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个美学标准。该诗派大体上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年春始,代表人物有徐志摩、闻一多、胡适、梁实秋、朱湘等。他们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年春,“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后期新月派提出“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轻灵(líng)娉婷(pīng)鲜妍(yán)

冠冕(guānmiǎn)呢喃(nán)

2.释义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冠冕:文中是王冠的意思。

呢喃: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四、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一)整体感知

1.解题

《你是人间四月天》:“你”指梁从诫(林徽因与梁思成之子),“四月”春天中的盛季,一年中最珍贵的季节。

标题的含义:将“你”比作“人间的四月天”,新颖别致,暗含作者对儿子出生的喜悦以及对儿子的珍爱、希望。

2.请概括诗歌每一节的内容。

答案示例:第一节: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

第二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

第三节: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

第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五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五、再读全诗,品味鉴赏

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画面?认真品读这首诗,分别概括这首诗的每一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知识点: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意象(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是带有诗人感情的具体事物,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1)第一节,笑声勾勒画面。

教师引导品读:“点亮”突出了“点”这个动作、“春的光艳”显示了“春”的灿烂和妖娆。“你”的笑声“点亮”周围的“风”,随即笔锋一转,由“轻灵”的听觉导向画面的“光艳”,在通感中,“交舞着变”的是春天的景象。这一组文字,由对人的怀想引向声音,又借助声音引向春光,“交舞着变”构成了一个轻盈、鲜活、灵动的画面。

(2)第二节,黄昏晕染早春。

教师引导品读:诗人把镜头转向了黄昏,飘渺、空灵、纯净的“云烟”,让黄昏不再孤寂凄冷,而

变得温暖微醺。柔软的“风”、闪烁的“星子”和点洒的“细雨”,这些柔美的意象,给人一种湿润的感觉、早春的感觉。诗的意象就像一幅画,在鹅黄的飘扬中晕染了蔚蓝的底色,轻柔得仿佛不见.

第三节,圆月构筑美满。

教师引导品读:“轻”和“娉婷”两个词构成了特殊的意象,“轻”是春风的轻抚;“娉婷”是随风招摇的舞,描绘你的轻盈和美好。你戴着“鲜妍百花的冠冕”而来,正是人比花俏,花衬人娇的写照: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天真”和“庄严”既矛盾又和谐,天真却不失庄严,勾勒出一个鲜活灵动的形象,对立融合之间构成了诗意的张力,与“月圆”承接,又构筑出美好圆满的意境。

(4)第四节,暖色点亮诗情。

教师引导品读:四月,在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在跃跃欲试地生长。林徽因笔下的四月,

是“雪化后”的“鹅黄”,是“初放芽”的“绿”,是梦中期待的“白莲”。暖色调晕染的画面与纯净的莲相互映衬,又与前面章节所勾勒的画面交相辉映,点亮风的笑声、柔风的舞动、雨滴的点洒、

开的声音,声画结合,热闹却不杂乱,纷繁却不喧嚣,诗情在文字间流转。

(5)第五节,希望温暖春天。

教师引导品读:诗的结尾与开头相互呼应,抒发了作者对“你”深情而绵长的“爱”。花是静

的,“一树一树”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燕是动态的,低语的“呢喃”更显示其柔美温顺的特质

动与静的照映下,“爱”“暖”和“希望”绽放在春天的柔光里。

“称是人间的四月天”用鹅黄、嫩绿为笔,写下春日几多景,满贮着春意;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用星子、细雨为裳,舞出心中无限情,满藏着深情;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用花开、呢喃为曲,谱就人间倾心恋,满盛着眷恋。

小结:全诗以温馨舒缓的笔调细细的描绘一幅四月天的风景,诗里犹如飘散着一种淡淡花香般末春与初夏之间的韵律,很暖很舒服。

首先是景,四月的时令里,黄昏时分星子悄悄密集,周遭景色里有轻风、有细雨、有百花、还有云烟。细雨花前,风动云烟,花开千树,梁燕微喃。这般美景本是天成,经作者的刻画来的更真切,好似马上就要跃出纸面。

其次是情,灵动与轻盈的风景融入一春的烂漫与幸福。春风一夜花唱响,自由迷恋爱飞翔。有些飘逸,点点滴滴闪烁着春的光芒,同时也是温情四射,字里行间诠释着爱与希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并提问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预习情况。

二、理解意象,体会情感

说一说这些意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吗?

(1)“人间的四月天。”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联系今年的疫情实际,更能加深对四月天这一意象的理解

我们送走严寒,尤其是今年,呆在家里这么长时间,走出家门,感受到的早春四月,是希望,新生,温暖

(2)“云烟,黄昏,风,细雨”

①云烟,轻,薄,氤氲着春的气息,若隐若现,似乎万事万物,“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中酝酿”

②黄昏后边紧跟着风的软。(以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意象。我们学过朱自清的《春》,对春风的描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软的风,从触觉角度,在黄昏,在一天中归家的时间中,给人带来温暖和舒适的感觉。)

③细雨点洒在花前

点和洒可以读出细雨小,轻,柔。

我们学过哪些和春雨有关的诗句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写出了春雨的滋润,“春雨贵如油”啊,宝贵。

(3)“百花,月圆”

这两个意象,让我们想到“花好月圆”,这是对新婚的最美好的祝福。这两种意象,给人带来美好、美好的感觉。

(4)鹅黄,初放芽的绿,白莲

鹅黄,暖色调,给人带来温暖

初放芽的绿嫩,新,生机勃勃

白莲莲在周敦颐笔下,是花之君子。在佛教中的寓意美好圣洁。白莲是花中君子,是圣洁,是美好。

4、这么多美好的意象,温暖,轻柔,生机勃勃,圣洁,作者都赋予了你,那么你究竟是谁呢?

(学生诵读,讨论后,自由作答)

(资料链接这首诗发表在年的《学文》上,具体的写作时间不详。关于这首诗,有这样两种说法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也有人说是写给林徽因的已故知己徐志摩。)

学生结合意象特点,自由作答。

初放芽的绿,柔嫩初代表孩子的出生

百花的冠冕代表徐志摩在诗歌创作的成就

燕在呢喃呢喃似两人在窃窃私语

三、小组合作,互相探讨下列问题:

1、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将“笑响”拟人化,“笑响”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将“你”的轻灵、活泼,“我”的欢快、喜悦写得形象生动。

2、第1节诗中的“点亮”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你”笑声的清亮与悦耳,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欣喜以及对儿子的喜爱。

3、找出“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句中本体和喻体,并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本体“你”,喻体“云烟”,将“你”带来的温暖写得形象生动,表达了诗人由衷的喜悦之情。

4、第2节的“闪”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将静态的“星星”在朦胧的“云烟”中若隐若现的情形写的具体可感,突出了“星子”的动态感,形象生动。

5、“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这句话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倒装句。应为“你是那轻,那娉婷,鲜妍”,突出了“你”“轻”“娉婷”的特点。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欣喜之情。

6、下列诗句中“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的哪些词语描写了“你”的颜色?说说它们带给你的阅读感受。

“鹅黄”“绿”“白”它们都是明亮的暖色,给人温润的美感,让人感到温暖、生机与希望。

7、如何理解“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直接表明“我”对“你”满怀希望,同时也表明“你”的新生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

8、如何理解句末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句?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直接表明“我”对“你”满怀希望,同时也表明“你”的新生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的开篇遥相呼应,更加强烈地表现出了作者对“你”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四、研读课文,思维提升

林徽因是“新月派”诗人,请你课外搜集其他新月派诗人的诗歌诵读,并说说“新月派”诗歌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徐志摩《再别康桥》,卞之琳《半岛》等。“新月派”诗歌提倡新格律诗,主张“三美”: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五、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

明确:本诗抒发了诗人内心满满的爱意、温暖和对新生事物的希望,书写着对生命的赞歌。淋漓尽致地流露出一位母亲对孩子最无私最伟大的爱与期望。

六、课文总结

本诗中典型的意象蕴含着诗人真挚的感情。通过色彩斑斓、灵动活泼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内心满满的爱意、温暖和对新生事物的希望,书写着对生命的赞歌。淋漓尽致地流露出一位母亲对孩子最无私最伟大的爱与期望。正像当下流行的那首《你是人间四月天》里唱的一样:“愿你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安然无恙,愿你的冬天永远不缺暖阳。愿你的明天不再经历雨打风霜,愿你的未来永远热泪盈眶……我全部的好脾气,因为我爱你。”最后让我们伴随着歌声一起用心朗读林徽因的这首爱的赞歌。

七、作业布置:

学完诗歌,你想起了谁?以《你是人间的……》为题,自选意象,仿写诗歌新奇的语言,抒发对你心中“你”的情谊。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诗歌鉴赏课程,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在经过七年级现代诗歌的学习,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诗歌鉴赏能力,对于诗歌的学习不会再感到陌生,因此,让学生自主探究《你是人间四月天》诗歌的学习具有可行性,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鉴于此,在课前导入环节以视频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安排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划分诗歌节奏。在完成朗读之后,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穿插了“融四评”:自评互评点评测评。在教师循序渐进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情感内涵。沁园春·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luanguanyana.com/tslg/10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