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春雨君的同学群里有人发了这样一条消息《当代社恐生活记实,最怕在路上遇见熟人》,一些网友表示自己看见熟人就像遇到了躲避球一样。不少同学纷纷附议:这就是我本人啊!随后,春雨君用简单的问题采访了下编辑部的编辑们:“你觉得你是社恐吗?”有2/3的人坚定地表示:“我是!”Emmmmmmm……通过这两个小事件,春雨君发现大家对社恐有很深的误解。社恐是一种精神障碍其实社恐(全称社交恐惧症)是一种精神障碍,《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对社恐做出了明确定义:对出现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或处于被他人审视的场合(如社交或表演情境中的一种或多种情形)有持续与过分的恐惧。患者害怕会在这种场合失态、受辱或尴尬(或让人看出自己的焦虑)。在成年人中延续12个月的社恐患病率大约为2.8%,持续终生的社恐患病率为5%。所以,其实大多数人可能只是误会自己有“社恐”,但并没有患上医学定义的“社恐”。内向、社恐傻傻分不清楚很多人声称自己社恐,可能只是性格内向而已。内向和社恐经常被人们搞混,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内向是一种个性特征,内向的人更喜欢自己独处的时间;社交恐惧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是害怕被别人审视或评判,是一种心理健康状况。内向者和社恐者有哪些不同?为了进一步帮助大家区分两者的不同,我们来看看内向者和社恐者对于同样的场景会有哪些不同表现。1.内向者会被聚会榨干能量,而社恐者惧怕聚会内向是一种性格特征,内向的人可能不喜欢,也不愿意花时间在社交场合,在社交时或聚会时可能会产生一些可控的焦虑,参加聚会或社交会有种能量被榨干的感觉。而社恐者在社交或聚会时,甚至想到自己需要参与某个社交场合时,就会有严重、激烈的焦虑,这种焦虑不可控制,很可能会导致功能限制,包括对社交或其他团体活动的恐惧或回避。根据自杀预防组织Jed基金会的首席医疗官VictorSchwartz的说法,社会交往的想法可能会让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陷入瘫痪。2.内向是天生特质,社恐往往是后天形成的内向是一种从出生就根植于人的特质,这意味着它是你与生俱来的一部分。而社交恐惧症一般是环境对某个人的作用。临床心理学家EllenHendriksen说:“它可以是儿时被霸凌之后发展出来的,或者被一些团体或个人的排斥和拒绝后发展出来的。有了这种经历,一个人的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会受到阻碍。”3.内向者在社交前后是不焦虑的,社恐者想到社交可能就焦虑了内向的人会在社交活动之前或之后利用独处的时间来充电,他们会通过独处获得或补充能量。而对于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来说,知道自己要参加一次聚会或社交可能会引起极度恐惧、恐慌或压力。社恐的症状和焦虑症的症状是一样的,不同是发生的背景和环境。症状包括异常紧张、神经质、坐立不安、难以集中注意力,还有一些身体上的不舒服,如感到胸口紧绷、心跳加速、手心出汗和胃疼。4.内向者有可能享受演讲,社恐则害怕受到批评内向的人可能不讨厌演讲,甚至可能喜欢演讲,只是讨厌事后无意义的谈话和答疑。对于那些与社交恐惧症为伍的人而言,站在一群人面前才是问题的根本,他们害怕会被其他人群嘲。他们通常会担心:“人们会不赞成或者可能会取笑我。“、“我可能会说或做一些让自己尴尬或羞愧的事儿“、“我的声音听起来很搞笑”或者“我的口齿不清”之类的。参考资料:1.程苏,刘璐,郑涌.社会排斥的研究范式与理论模型.心理科学进展年06期2.杜建政,夏冰丽.().心理学视野中的社会排斥.心理科学进展,16,–.苗国栋.社交恐惧症的诊断与治疗.4.LindsayHolmesandEvaHill.TheDifferenceBetweenSocialAnxietyAndIntroversion,In4Comics文:大王题图来源:HUFFPOST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luanguanyana.com/slgyzz/10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