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春天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大部分的地区气温开始回升,冰雪消融,化而为雨。

春雨或细如牛毛,或密如丝线,淅淅沥沥,纤纤细细,它催促着大地回春,呼唤着万物苏醒。

春雨过后,柳叶青青,花开满地,处处是鸟语花香,给人间带来一片诗情画意。

而春雨飘落到不同的地方,也是完全不同的风情。

春雨落在江南是志南的“沾衣欲湿杏花雨。”透着江南独有的灵秀和轻柔。

落在四川盆地是杜甫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花带雨,红艳艳又沉甸甸,是那样的厚重,那样的富足。

春雨落在干旱缺雨的北方则是“春雨贵如油。”一点一滴都无比珍贵,带给百姓们无限的欢喜。

今天要分享的这首诗,正是千年以前的雨水时节,春雨霏霏让人间换上了新颜。

大诗人韩愈给好友张籍送去一首诗,邀请张籍一同前往曲江踏青。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韩愈:是退之,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称“韩文公”。

他可是历史上公认的好老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他的经典劝学名句。

另外,他的《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这样前卫的教育理念,在当时可是开天辟地,引领一代潮流,即使放在今天,依然被大家认可。

诗题目中的“张十八”,就是元和诗坛的代表张籍,写下《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的诗人。

他是韩愈一生最亲密的朋友,比韩愈大两岁,两人在诗人孟郊的介绍下认识,一见如故,从此开启了长达28年友谊之旅。

韩愈在诗中称张籍为水部张员外,因为当时的张籍正担任水部员外郎。

而“张十八”的十八是指张籍在家族中的排行,在唐朝,人们习惯以“行第”称呼彼此。

所谓“行第”就是指一个大家族内出生的子弟,按照出生的先后顺序来互相称呼。

张籍在家中排行十八,所以叫“张十八”,还有柳宗元叫“柳八”,白居易叫“白二十二”,王维叫“王十三”,李商隐叫“李十六”。

这都不算多的,岑参叫做“岑二十七”,刘禹锡叫“刘二十八”,高适更是“高三十五”。

很巧的是韩愈和张籍的排行一样,都是十八,所以韩愈也叫“韩十八”。

诗文大意可为:

京城长安飘落着初春的小雨,像酥油一样细密而滋润,街道两旁破土而出的草芽,远看一片青青之色,近看却又似乎没有,零星稀疏。

这才是一年之中春光最好的时候,远远胜过那绿柳如烟布满京城的暮春。

整首诗选取早春特有的“春雨”和“草色”进行描写,通过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写出了早春湿润、舒适又清新的感觉。

那张籍收到韩愈的邀约后,如期而至了吗?

答案是没有,张籍以自己公务繁忙、身体不适为托辞没有如期赴约,韩愈很是不悦,又写了一首诗批评张籍。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二》

诗文大意可为:

不要说你官位高,现在是部门里的老大,难道因为你不再年少就没有欣赏春光的心吗?

你快来江边看一看,如今的柳色可是将深未深的样子,最是好看呀!

韩愈为什么要批评张籍,要催促他抓紧时间出去玩呢。因为写这首诗已是长庆三年(公元年),距离韩愈离世只有一年多的时间。

长庆四年(公元年)八月十六日,韩愈约了张籍,还有时任秘书朗的王建到府中赏月,韩愈当时很高兴,写下《玩月喜张十八员外以王六秘书至》。

自此以后,韩愈就告病假一直在家休养,再没有外出游玩,这年的冬天,韩愈于长安病逝,年仅57岁。

韩愈病重之时,张籍始终陪伴在韩愈的病床边上“门仆皆逆遣,独我到寝房。”他是唯一陪伴韩愈走向生命终点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

-end-

更多精彩图文:

苏轼堪称封神的千古名句,读懂的人,便读懂了人生他一生仅存词三首,一首《临江仙》写尽人海漂篷,问何处是归程?背下来,你也可以口吐莲花(2)#优质作者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luanguanyana.com/slgyby/11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