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记忆里

不少人留存着那样一个画面

街角的一个小小面人摊

手艺师傅像变戏法一样

在短短的时间内

“造出”一个个无比生动的形象

有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还有可爱的小动物

孩子们都趴在那儿

久久不肯离去

望着自己心仪的面人

恨不得立刻拥有一个……

随着时间流逝,近些年民间的面塑艺人越来越少。因为依靠这门手艺谋生变得越来越难。不过在我们吉林,还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一直坚持这门祖传的民间手艺,

他就是长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氏面塑第四代传承人——白春雨。

一起来看看“白氏面塑馆”里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

走进白氏面塑馆,白春雨全神贯注地捏塑着手中的面团,丝毫没有察觉外人的到来。店里各色面塑作品玲琅满目、栩栩如生,有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也有现代人物、卡通人物等,都是大伙儿熟悉的面孔。让人不禁惊叹,这小小一方天地里,竟容纳了中华几千年的“百态千姿”!抗击疫情以来,白春雨一直被“逆行者们”感动着,自己虽不能到一线参战,却可以用自己的特长“记录”他们的壮举,白春雨制作了钟南山院士的面塑。为了精准掌握钟老的神态表情,他对着钟老图片反复琢磨,最后把钟老的神情、样貌记在心里,才开始进入创作状态。白氏面塑以面粉、糯米粉、盐、白糖、蜂蜜、水等按比例配以颜色做成各种色彩的面团,通过捏、搓、揉、掀、点、切、刻、划等技法塑成身、手、头面,再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间,栩栩如生的人物就诞生了。白春雨通过多年反复尝试,不断摸索,一次次改良配方比例,终于琢磨出了一套能够保持颜色持久鲜艳、完好保存面塑不变质不开裂的办法,给传统面塑赋予了更长久的“生命力”。

“面塑是个细活,每天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最多也只能弄出两三个成品。我们这个手艺看起来简单,实际上需要高度的专注与投入,特别是脸部的每一个细微表情,都要非常逼真才能达到效果。”白春雨说。

早年,白春雨的太爷爷带着家人,和这门手艺从山东来到长春,艰难地维系生活。虽然从白春雨的父辈开始,面塑艺术渐渐远离大众视线。但大学毕业后,白春雨还是不顾家人反对,坚持把面塑艺术传承下去。在面塑的材料和雕刻技法上,白春雨不断地学习改良,通过自己的执着付出,终于把白氏面塑艺术,再次呈现在大家面前。年,白春雨自主创业成立白氏面塑工作室开班授艺,至今受到广泛好评和赞誉。如今,白春雨平均每年都要制作千件以上面塑,也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学习。5年来,他教授了多位徒弟。现在每天他还会做直播,网络授课。虽然是非遗传承人,但对艺术造诣的追求却从未停止。“每年我都会空出一段时间出去看看,走访那些大师,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白春雨说。作为一位面塑传承人,白春雨希望通过他的作品让人们了解面塑、喜欢面塑,把它发扬下去。

白春雨联系方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luanguanyana.com/slgy/11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