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挂号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10826/9365422.html
北宋史学家刘攽(bān),刘敞之弟。字贡夫,号公非。临江新喻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曾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除此之外,他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他的诗作《雨后池上》写得清新别致,充满了流动的韵致和盎然的生意,深得人们好评。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大意是: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清新自然,给读者以无限清美的艺术享受。一雨池塘水面平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一雨”二字,是统率全诗的关键。因为以下三句所写的自然景象,都因这“一雨”才得以出现的。这一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只平平淡淡地用了一“平”字。如果只读这一句,会觉得它过于平常,但在这句之后紧接是“淡磨明镜照檐楹”,于是境界顿出。次句所描绘的内容是对首句中“水面平”的延展和补充。因为“平”只能状其形而不能显其色。所以续以“淡磨”、“明镜”,就把池面清亮之色渲染出来了。至于“照”,则是在静中求动的点睛之墨,它使池上的安详平静中暗含了动意,其作用不只是为了使写法上有所变化,更是为了让人对下两句所写的风起荷响的动景有精神上的准备。淡磨明镜照檐楹其中,“淡磨”二字值得玩味。磨的是春雨,被磨的是池面,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就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比中有比,比中有拟人,这就使“水如镜”这一浅俗的比喻有新鲜之感。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春雨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状态,并能进而联想到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淡磨明镜照檐楹”,这样的一种艺术境界,非春雨后池塘莫属。与之相适应,这两句语势平缓,无一字不清静,就连略带动感、略为经意的“淡磨”二字,也一如字面,给读者以一种轻淡的心理感受,显得毫不着力。东风忽起垂杨舞三四句由静而动,转而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更作荷心万点声”一句,是全诗的精华,它使全诗的意境升华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高度。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这里,诗人笔下荡漾的东风、婆娑起舞的垂杨、荷心的万点声,无不具有一种流动的韵致和盎然的生意,与前二句相比,别是一番情趣。与此相随,语势节奏也由平缓而转向急促,字字飞动起来。“忽起”二字,首先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随后再用“更作”二字作呼应回旋,造成一种急促的旋律,从而把上述有形的与无形的、动态的和声响的景物联贯起来,组成一幅形声兼备的艺术画卷。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同时,这首诗又让人们看到了自然界自身律动的美。或者说,诗中表现的不是静止的绘画的美,而是流动的音乐的美。正是这种美,使人们感到自然界的亲切,又正是这种亲切感,使物境和人们的心境和谐起来,交融起来。这就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luanguanyana.com/mxslgy/11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