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节气到,俗语“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无雨闹瘟疫”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呢?今天是3月20日,农历是二月二十七,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春分。在我国古代,每到春季,气温快速回升,病毒病菌大量繁殖,就会造成人间瘟疫,如天花、荨麻疹等等流行性疫病。那个时候,由于科学技术落后,医疗技术不发达,一旦什么疫病的发生,人们缺少对疫病的基本知识,不知道怎么样去预防和治疗,疫病一爆发,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应对办法,不知道怎么防治,只有逃跑躲避。但是,广大劳动人民也摸索了某些疫病的初步爆发规律,温度即天气变化对疫病有很大的影响。春分节气前后自然升温非常快,容易滋生疫病,若是如倒春寒这样的恶劣天气或冷空气影响下雨天气等等,气温非常低,就能遏制病菌病毒的滋生,减少发病几率,病人稀少;若是春分节气前后是天晴,天气非常稳定,气温逐渐回升,导致各地病毒病菌大量繁殖,造成疫病大流行,甚至形成灾难性的疫病大爆发。~“春分有雨病人稀”,这句古语俗话的意思是说,春分节前后,冷空气活动频繁,如倒春寒的发生,产生大风降温,或者阴雨连绵,气温非常低,农村发生疾病的人非常少。这种疾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疫病。因为,春分节气前后,本应自然升温,气温回升快,将会滋生病菌病毒,诱发疫病,当天气下雨,气温非常低,将会遏制了病菌的大量滋生,降低了病毒的传播,减少了重大疫病的发生,生病的人非常少。所以,古代人非常喜欢春分节前后是春雨天气,气温低,可以减轻疫病的发生。~“春分无雨闹瘟疫”,这句古话是说,春分节气前后,都是晴天,天气非常稳定,根本没有什么变化,太阳光照强烈,大地升温快,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生长。但是,由于气温的逐渐回升,非常适合各种病毒病菌的大量滋生,导致出现某种致命的疫病。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落后,医疗技术不发展,对这些疫病既无防疫方法和措施,又无治疗技术,成为可怕的“瘟疫”。农村一旦疫病爆发,古代人纯是束手无策,毫无办法,只有任其自然发展,却成为“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局面。所以,春分节气前后,古代劳动人民害怕爆发瘟疫,真希望这个时候阴雨连绵,天气寒冷,就可以减少瘟疫的发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luanguanyana.com/mxslgy/10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