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时寒风凛冽,冷雨潇潇,给外出的行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若是天气转暖,即使细雨纷纷,人们不再缩手缩脚,也可能会在闲暇之余雨中散步,欣赏那些与晴日里大不相同的景象。

宋代才子陈与义就曾吟诵平湖受细雨,远岸送轻舟,充满了诗情画意;现代诗人戴望舒也曾撑着油纸伞,独自散步在寂寥的雨巷,希望邂逅一位美丽的姑娘。

另一位诗人有一次饶有兴致地在雨中赏景,看见雨花缤纷,于是便突发灵感,创作了一首七律。下面介绍清代敦敏的《雨花》,不着一个“雨”字,却句句刻画出春雨的情态。

雨花

清·敦敏

点滴天公费剪裁,丝丝舞态自低徊。

洒空应有神鞭驭,散处疑从天女来。

入夜霏微依画槛,落阶灿烂锁苍苔。

经坛只说缤纷下,春色何如遍地开?

爱新觉罗·敦敏是努尔哈赤的后羿,他年轻时曾协助父亲在关外管理税务,后来又回到北京赋闲。敦敏家族虽有皇室宗籍,但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所以他也始终未能获得朝廷重用。

敦敏与弟弟敦诚热爱文学、喜欢交往,虽然家道中落,不过他们总算是皇亲国戚,不仅吃穿不愁,而且还经常接济像曹雪芹这样的落魄才子。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缤纷的雨花,刻画细腻,展现出才子扎实的诗歌功底。

敦敏曾这样称赞曹雪芹,“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曹公可以得到朋友的好评,既彰显出他确实超凡脱俗,又说明这位评价者也喜欢与高人雅士交流,如果他自己没有一定的学识和修养,估计曹雪芹也不愿与其为伍。

开篇实写雨水在空中的形态,“点滴天公费剪裁,丝丝舞态自低徊。”细雨蒙蒙、点点滴滴,好像经过了天公的精心裁剪。轻盈的雨丝在空中流连徘徊,似乎正在展现自己优美的舞姿,又仿佛非常不舍天宇中的云彩。“剪裁、低徊”,传达出雨丝细密、轻柔的特点,体现出诗人观察之细致。

颔联运用修辞手法,“洒空应有神鞭驭,散处疑从天女来。”雨神尽情地在空中播洒雨水,雨花就像受到了一条神鞭的精确控制,时而落入树林、时而飘向田野,湿润了大地、灌溉着庄稼。

雨花飞溅,又如衣袂飘飘的窈窕仙女,正用纤手洒着甘露,也给人间带来了生机和幸福。一个“疑”字,展现出一幅朦胧缥缈的画面,整个世界仿佛都被雨雾笼罩,山川草木也似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颈联转换了时间和空间,“入夜霏微依画槛,落阶灿烂锁苍苔。”夜幕降临,雨雾弥漫,雨水不停地从空中坠落,拂拭着画栏,清新了空气,让人神清气爽,烦忧皆忘。

一个“依”字,刻画出不舍分离的情景,雨水似乎不愿与地面上的污泥混合,于是便依着画栏,希望尽可能地多逗留一段时间。

雨水落到青苔上,溅起大片的雨花,也让几乎干涸的青苔,变得生机盎然,更显示出一种幽深和宁静的氛围。

结尾表达出对春色满园的期待,“经坛只说缤纷下,春色何如遍地开?”诗人借用佛教故事,当法师在经坛讲经时,僧侣们都在洗耳恭听,这样的场景感动了佛祖,于是落花如雨,就像天女散花一般。

“春色何如”采用倒装,既考虑了平仄协调,又强调了春色,诗人虽然崇敬佛法,向往禅境,不过他更希望宝贵的春雨可以催生万物,让草木花卉都能茁壮生长,更给大地带来无边的春色。此处的“春色遍地”也具有象征意义,暗指诗人希望皇恩浩荡,可以荫福万家。

敦敏的祖父爱新觉罗·阿济格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他曾经因为企图摄政,被削爵幽禁,后来在顺治年间被赐死。虽然没有被株连九族、#优质作者榜#满门抄斩,不过敦敏这一辈人却从此不再受到朝廷重用,所以他非常能够理解曹雪芹的坎坷命运,也希望天下寒士都可以遇到人生的春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luanguanyana.com/jxslgy/12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