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草书书法创作欣赏100幅及诗词赏析
白癜风的治法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02/5739332.html本集是第23集,继续推出三幅草书作品,第一幅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经典绝句《滁州西涧》;第二幅是四尺整纸横幅草书,苏舜钦经典诗篇《沧浪静吟》;第三幅作品是高适的《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是一副四尺斗方草书作品。这三幅作品风格不同,代表永书草书新高度,值得收藏。下面我会从诗词作品及书法作品两方面分别做一点赏析,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批评指正。永书书法欣赏,韦应物《滁州西涧》11、韦应物经典名篇《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是公元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诗人非常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城西郊野,感悟良多,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文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韦应物巧妙点染,却构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另外,诗中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愤不平。永书书法欣赏,韦应物《滁州西涧》2诗文前两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两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顺便说一句,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也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永书书法欣赏,韦应物《滁州西涧》3根据我对这首诗的理解,下面附上我自己写的译文如下:唯独喜欢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2、苏舜钦名诗《沧浪静吟》独绕虚亭步石矼,静中情味世无双。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二子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醇醪不满缸。永书书法欣赏,苏舜钦《沧浪静吟》1庆历四年,苏舜钦被范仲淹推荐入朝为官,接着,苏舜钦以“鬻故纸公钱召妓乐”,坐监守自盗之罪,被削籍为民。诗人退居苏州沧浪亭,此诗便为其闲居时所作。诗的前两联描写沧浪亭的静谧。首先诗人安排了“静”的背景,营造出“静”的意境,第一句“独”“虚”二字表明诗人此时是独自一人在沧浪亭中散步。偌大的园林,四处静谧无声,或许有人会感到冷清孤寂,而诗人却专爱这“静中情味世无双”的空静淡雅的氛围。永书书法欣赏,苏舜钦《沧浪静吟》诗情画意“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前一句以动写静,后一句化静为动,更显出“沧浪亭”的幽静和诗人此刻平和自乐的情绪,这种拟人手法和化静为动手法的的巧妙运用,更能表现出平中见奇、似动实静的艺术特色。永书书法欣赏,苏舜钦《沧浪静吟》2后两联引用两个典故,将它们与诗人的情况进行对照,以此来表明诗人平静恬淡的心情。“二子逢时犹死饿”是写伯夷和叔齐的故事,“三闾遭逐便沉江”是写三闾大夫屈原的故事,他遭人构陷,放逐湖南湘江一带,而后自投汩罗江。诗人与屈原一样受人毁谤而遭贬,与伯夷、叔齐一样适逢政治革新的年代,但却无所作为。即使这样,诗人并未意志消沉投江而死,也并未“拒依周粟”忍饥而亡,而是每天尚能“饱食高眠”。因而诗人颇觉心满意足,欢欣庆幸。与历史人物的悲惨遭遇相比,诗人遭贬谪但仍能隐居沧浪亭算是十分幸运。所以他在沧浪亭的静谧环境中深切地感受到了离实远祸、自得其乐的生活情趣,“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沧浪亭》),因而他觉得“静中情味世无双”。永书书法欣赏,苏舜钦《沧浪静吟》3诗人的心境当然不像沧浪亭的静景一样平静如水。苏舜钦以迁客身份退居苏州,内心愁怨交集,万分感慨。本诗尾联中“唯恨澄醪不满缸”,就是以夸张的手法,表面是强调自己了无牵挂,心如止水的恬淡生活,而从反面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怨懑、牢骚和不满。限于篇幅,本文不作过多赏析,仅附上我自己写的译文如下:绕过空亭,步上石桥,我独自闲步;觉得这静谧中的情趣举世无双。山林里的蝉儿,边叫边飞穿过空疏的门户;野生的青藤盘绕期间,伸入破败的小窗。伯夷叔齐恰逢周朝盛世尚且饿死;三闾大夫屈原遭贬放逐自沉汩罗。我如今饱食终日,高枕无忧;唯一的遗憾便是这清澄的美酒太少,不能盛满大缸。永书书法欣赏,苏舜钦《沧浪静吟》局部3、高适名诗《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这首诗是唐天宝十一载秋冬之际,高适离开长安途中,经陇山时所作。高适遇到向临洮送兵的白少府,看到浩浩荡荡的新兵队伍,不禁作下这首诗表达立功边塞的强烈愿望。永书书法欣赏,高适《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1永书书法欣赏,高适《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2永书书法欣赏,高适《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3这首诗室温较为简单,我不再赘述。下面,我按照自己的理解,附上原创译文如下:白少府带领戍边将士远征陇右,行将分手远别,直奔临洮。试问关山送兵之事,与在州县劳苦相比怎样?士兵们身带赤羽之箭,使行进的军容更为雄壮,满山的树色一片青绿,身着青袍的白少府显得更为威武。谁可以俘虏匈奴强虏?将星高照,此行定能击败匈奴。永书书法欣赏,高适《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局部本集就写到这里吧,后续会坚持每周推出至少一集,总共展示幅草书作品,涵盖了七绝、七律、五律、五言古诗、宋词等等,希望大家最终能够满意!谢谢大家点赞、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luanguanyana.com/mxslgy/11108.html
- 上一篇文章: 欧阳修笔调最欢快的一首诗,清新自然,写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