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从历史景深里打捞更真实的江南文化澎
<有人说,从黄酒的香气中可以品出江南人的性格,细腻、温婉,不急不慢。在《江南繁荒录》中,作者徐风却用芋头来介绍这方水土:芋头质地软糯而不糊烂,任怎么煮,筋道是不改的。 徐风笔下的江南,去掉了浮语虚辞,于别具一格中见细节、显温度。 近年来,他走访乡野桑梓,查阅典籍方志,对江南各地的风土人情细作检点,对隐藏于历史深处的繁与荒细加描摹,力图给“迷路人”“还乡者”打捞一个更真实的江南。 是古典的、士大夫的 也是当代的、黎民百姓的 上书房:翻开新书,首先跟我们“打招呼”的是一位村姑,还有一名蛮汉。这两个人物似乎与精致、儒雅、温润的传统江南人物形象有很大不同? 徐风:《江南繁荒录》中,第一位与读者见面的女子叫史贞女。她是江南水边村落的一个寻常民女。从伍子胥的视角来看,史贞女“长得不丑,眸子是黑漆漆的,腰很细,粉盈盈的樱桃小口,齿特别白”。 这位女子是谦恭的、含蓄的,却一口答应了伍子胥的请求:若有追兵来问,断不会供出他的去向。然而,当急忙赶路的伍子胥回过头来再次叮嘱的时候,她留下了一个看似柔弱的背影。 殊不知,彼时她的心里猛然生起一股巨大的力量———伍子胥走不多远,听到背后扑通一声,人不见了,河面上泛起了些许波澜。这个姑娘好刚烈,竟然一头扎进河中自沉了。 第二位上场的,确实是一个蛮汉,名叫周处。西晋时,老百姓一度把他与南山的猛虎、水底的蛟龙并称“三害”。后来,他斩蛟射虎,悔过自新,36岁拜18岁的陆机为师,自此脱胎换骨、焕然新人,文韬武略、威震江南。 上书房:两人传递了怎样的江南特质? 徐风: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江南文化的“忠义”与“刚柔相济”。 这样的血性十足,往往被“杏花春雨”“小桥流水”的表象所遮蔽了。其实,先秦时代的江南,尚武风气占据社会主流,侠文化更大行其道。南宋之后,文化的力量改变了千百年积淀的品性风貌,崇文理念渐渐成为共识。江南的骨子里还是有坚韧、刚烈的成分。 田头演出陈寿春摄于上世纪60年代上书房:书中还称“耿介”是江南人最醒目的性格标识,会不会担心遭到人们的质疑? 徐风:江南是古典的、士大夫的,也是当代的、黎民百姓的。“耿介”是藏而不露的江南内在气质,其间灌注的精神、情怀与千百年来的江南流韵一脉相承。 《江南繁荒录》特意选了一批从历史典籍、民间逸闻中走出的古今人物。因为文学书写,赋予他们愈加清晰、深刻的面影。 比如,与苏东坡交好的单氏兄弟,丈夫岳飞被迫害致死后坚守家业、替夫申冤的李娃,梦想回乡隐居却身死战场的卢象升,一锤一凿修出名胜善卷洞、张公洞的储南强,与徐悲鸿私奔、轰动全城的蒋碧薇,等等。 你会发现,这些人身上更多的是坚韧、坚守、坚固,甚至于烈火肝胆、血性十足。这才是真正的江南禀性。若非如此,何以有宗族壮大,何以有自古繁华,何以有耕读传家、文脉未断?虽一地风土,却是整个江南的缩影,暗藏中华文化的根脉。 没有精神、气质打底 女性之美难免流于浮浅 上书房:从史贞女开始,《江南繁荒录》还描述了孝女、逆女、烈女的故事。她们为何能引起您的注意? 徐风:作为作者,我钟爱自己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江南繁荒录》不是一本女性传记或者专门描写女子之美的书,而是一部梳理、解读江南精神的专著,更多的笔墨是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luanguanyana.com/jxslgy/11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雷雨繁荒江南有徐风澎湃在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